我在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研究所的日子(上)

Peilin Wu
Nov 6, 2020

這文章其實挺久以前就寫好了,但陰錯陽差地還是沒有機會先在另一個地方公開,剛好趁著 11/15 下午要去大禾配樂學院分享國外影視教育經驗前,就來發布給大家,也當作課程前的先備知識吧。

(一直不太願意發布是因為現在有了公司,案子也漸漸穩定,不太有空繼續一個一個回答大家問題….)

— — — —

以下是我在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研究所學習的經驗,已經盡量將所有資訊都深入地闡述,若有內容外,自行經過網路搜尋也找不到的資訊,歡迎詢問,我的信箱是 peilin0702@gmail.com,但希望先準備好明確問題、自我介紹在信中,此外,我不提供任何紐約生活資訊的解答,學校官網能找到的也不會提供,若要比較詳細的諮詢、甚至是教學則建議以上課形式進行。

電影配樂研究所

電影配樂研究所在我就讀時的英文全名是 Composition for film and multimedia,現在則改稱為Screen scoring,我想在program的設計上應該沒有太大不同,我們仍舊是歸類在NYU Steinhradt學院的Music Composition底下的分支,並非隸屬於NYU Tisch電影學院。也因此,從這樣的分類看來,就可以知道NYU電影配樂的課程設計是以傳統作曲系為基礎的,而在這個作曲領域底下,有一般的concert composition、我們screen scoring,也有song writing,人數的話約莫是8上下、25上下、3–5人左右,彼此的課程可以互相跨修,但還是要完成自己系上的規定才能畢業。除了音樂會作曲與歌曲創作外,另一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科系稱為Music Technology,有部分我們的選修課程就是他們科系開設的,而在Music Technology底下也有分組,可以依據興趣/能力選擇Focus Area,依照官網上寫得是Recording and Production, Game Audio, Acoustic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usic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Music, 與Scoring for Film and Multimedia。也因為最後一個專項的關係,偶爾有些以為自己要就讀作曲組之電影配樂的同學,會不小心申請成音樂科技組的電影配樂,學得東西當然就會相差甚多,這點可能要注意一下。

課程

表一是當年2016年入學時系上發給的畢業門檻,但在後續實際修課狀況我發現,有些領域的課程名稱可能不同、或者會出現當年沒開課等的狀況,因此,這張表僅供參考。但從這張表可以看見的是,NYU的電影配樂系很重理論,並在這張表之外的事情是:在畢業之前,必須考過音樂史以及樂理測驗,任何一項(如音樂史的某個時期、樂理的某個分級)沒過的話會需要再額外花錢花時間修課。

選課方式

NYU的選課制度有一關是一定要跟系上的advisor討論,在我們系裡頭就是系上主要負責課務、行政的兩門教授(他們也各自有開大班課及個別課),自己在網路上選好課程之後都還是得和老師知會,由老師進行最後確認。基本上老師會給一些建議,但也不會強制不同意修某些系外的課,只要和系外教授拿到許可,並在畢業前將電影配樂領域的規定都修完、維持一定的表現跟成績,基本上沒有問題。

(表一:2016的畢業門檻)

英文課、校園導覽課

每一個進入NYU的非英文母語、或沒有在美國唸過大學的學生都得參加NYU專屬的ALI英文考試,無論托福測驗為多少分,並依據這個測驗結果來幫學生分級,歸類到不同的班別上不同時數的英語課程(並繳學分費)。這個制度在我們這屆畢業之後已經更改,現今應該是沒有英語課程需求了(但每年都有些更動)。當時的我,一方面對於這樣沈重的英語課程負擔感到龐大的時間、金錢壓力,對於要來學音樂創作卻花許多時間在學術英文的教學感到無奈,但一方面我也有在英語課程中找到一些對於創作音樂上有幫助的事情,畢竟寫作跟作曲都是一件「表達」的功夫,總之,端看自己如何運用這些逃不掉的課程。

校園導覽課是一個規定所有外籍學生都需要參與的課程,主要介紹學校資源、紐約環境,基本上沒有什麼幫助,但出席率是期末成績的重要因素,因此還是得上課。這堂課程唯一的好處就是因此可以認識Steinhardt學院底下其他科系的學生,我也在這堂課上認識了兩名之後都有定期聯絡的好朋友。

Contemporary Scoring

估計是碩班兩年課程中,最為實用又密集的課程。但由於課程也會因應學校安排可能給予不同教授教學,無法以我當年的經驗來代表之後的課程。第一二週是Logic概論,非常快速地即要求大家一定要馬上上手,接下來加入Eastwest音源及管弦樂法的討論,針對樂器群組來分門別類上課,搭配軟體操作、MIDI mockup製作,最後有約莫兩堂的混音基礎。每一週的課程都會有大量的作業,通常會有理論閱讀、分析的文字報告,以及搭配該週課程教學的創作題材,通常是給予一些特殊限制,約莫每週都會有一段影片要製作配樂,認真做作業的話一週可以花到16個小時左右。

Private Lesson

當時的修課制度規定畢業前要修滿9學分的個別課,其中至少6學分必須為film scoring專業的主修老師,剩下的學分可以選擇concert composition、song writing、jazz composition/arrangement的老師。只要每週都上一個小時,就是3學分制度的個別課,若為隔週上課,則是2學分制度的個別課。師資請參考學校網站、google他們的作品,或也可以和advisor直接討論。個別課老師可以三個學期都選擇不一樣的,但也可以跟著同一位老師持續鑽研,端看自己的選擇。然而,的確若和同一位老師、或和與系上課務密切相關的老師,在系上資源的部分會得到比較多的關照。我的個別課老師分別選擇Paul Chihara、Ira Newborn以及Mark Suozzo。

Seminar in Composition

同樣在這個課名之下,有分電影配樂及音樂會作曲主修的課程,電影配樂為一學期,大家幾乎都會修,音樂會作曲則是綁定兩學期,通常一年會有1–3個電影配樂組跨修。我剛好兩堂都有修,但音樂會作曲組的課程得由該組教授評估人數、確認可以寫音樂會作品才得選課。

電影配樂組的SiC課程當時是分成三個部分來上課,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頻譜音樂,因此一開始要讀一些像是合成器原理、頻譜音樂的資料,接著會連結到電影配樂中頻譜音樂的應用;第二部分則是製作音源,也就是規劃好要取樣的樂器、音色、演奏法,錄音完之後用Kontakt的語法來編寫成簡單可以使用的音源;第三部分則是爵士音樂在電影音樂上的運用。

音樂會作曲組的SiC課程目標是第二學期的弦樂四重奏作品發表,因此從第一學期開始,當時規劃從Viola Solo、Violin&Viola Duet到弦樂三重奏慢慢寫,並穿插一些當代經典的弦樂四重奏曲目討論(如Black Angel、Saariaho、Lachenmann、Steve Reich、Xenakis等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實地演奏工作坊及後續討論。

Film Music History

基本上這個也是大家都一定會修的課,當時由系主任(兼音樂所長)負責教授,學期間以一本指定教材為讀本,大致上從默片、好萊塢黃金年代一路講到接近當代的時期,上課通常是放影片一起討論。另外有一個小組報告、兩個紙本報告,小組報告要用電影音樂學的格式撰寫,我自己在報告撰寫的過程中選擇Psycho和Atonement這兩部片的片段,撰寫過程中受益良多。

Music Editing

這堂課一開始就先教建recording session的protools檔,接著系上所有recording session的學生都會對應一位修這堂課的學生,由學生擔任該作曲同學的music editor,並在錄音現場紀錄狀況(take notes)。接著課程會由一位具備業界實務經驗的老師帶領,一兩週會有一份music editing的作業-也就是幫某段影片做temp music,也鼓勵學生自行創作,由這位老師在上課時進行作品講評。不過這堂課在我修完之後的那個學期,有邀請Suzana Peric來擔任課程另一位授課師資,聽說有機會到她的studio直接進行業界經驗分享,授課體驗就是完全不一樣了。

Composer’s Forum

這堂課就是一堂演講課,每週邀請不同的講者來,由出席次數及撰寫心得為評分依據,講者分佈在以下講座工作坊的第二點有說明。

Scoring for film

是一堂幾乎每週都有新的clip要創作配樂的課程,長度從兩分鐘到五分鐘不等,班上可能會有電影、動畫系同學選修,並由他們提供作品片段,上課內容為互相討論、老師給予建議。

Colloquy

為畢業前最後一學期必須修習的課程,主要目標為輔助學生進入業界。因此有網頁、履歷的製作與審查,還有提供先前課程缺乏的如:電視劇配樂製作、廣告配樂製作、Music Library、著作權等等的教學。

其他課程

以上這些幾乎為每個電影配樂學生都會必修的課(英文、校園導覽則是國際學生為主),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分大家會各自選擇不同的課。我自己另外修習的課程是Schenkerian Analysis,就是一種音樂理論分析手法,由音樂理論專長的講者授課,收穫蠻豐富,但需要有一定理論基礎才有辦法修習。另外也有Jazz Copmosition,由台灣爵士樂手應該挺熟悉的Alan Ferber上課,收穫良多,且每週作業也都會請爵士系的學生現場演奏,直接確認效果。我在最後一學期有用旁聽生身份(但是實際參與)參加一堂與NYU Tisch舞蹈系合作的編舞/作曲合作課程,由學校一位時常做舞蹈音樂的作曲教授和編舞家合作開課,主要是經驗分享、工作坊,到最後的期末展演。除此之外,我自己選了許多弦樂系的課程,而那邊課程大多有機會修習比較少的學分(影響到學分費),有小提琴樂團片段、audition class、室內樂、管弦樂團等,在系主任確認演奏實力之後就有機會進行選修。

— — —

接下來的內容,請見我在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研究所的日子(中)

吳沛綾,於2016–2018年間就讀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研究所,現專職作曲,涵蓋電影、音樂會、遊戲等,為有序音樂有限公司負責人。工作聯繫:peilin@texture-music.com。個人網站:https://www.peilinwu.com

--

--